
社區中心只有排排舞班嗎?當下的劇場、舞蹈藝術家,如何善用藝術特質,融合在社福機構的服務之間,發揮跨界別的影響力?
這個課程專為希望引導利用表演藝術的藝術家、教職員和藝術從業者,走進社福場域;讓非政府組織(NGOs)和社會機構的同工認識表演藝術的特質,認識表演藝術語言,讓受惠人士以參與者的身份投入表演藝術變奏。
課程將拆解表演藝術的特質及羅列其優點,提供策劃項目和演出的實用策略,以表演藝術聯繫多元化群體。兩位導師擁有劇場及藝術行政的多年經驗,積極推動跨界合作,善用社會創新的資源,鼓勵社福及藝術界別的實驗,曾深度參與/策劃的議題內容表演藝術項目,如:香港話劇團《美好的一天》、樂施會互動戲劇教育中心多個劇目、Rolling Books的小丑繪本教育劇場、大館《表演美味》、PMQ《YES! KIDS CAN 敢創校園計劃》及山中小市《銀齡的士高》。
參加者將了解表演藝術在社區服務中的價值,共同探討當中的社會效益量度,建設更多表演藝術在社區項目的發展,尋找資源,規劃個人在這新興跨界的事業發展方向。在其中一堂,參與者將一同體驗外賣示範版的《銀齡的士高》,切身感受跨界社會創新的節奏。
課程內容
第一課:表演藝術與社會參與入門(賴閃芳、莊國棟)
— 定義表演藝術,可以嗎?
— 由社區中心話劇/音樂班說起
— 社福機構的期望及落差
— 案例研究:《泰破格》以戲劇教育及生涯規劃課程提升泰裔少年的能力
第二課:設計思維、理解社區(賴閃芳)
— 從設計思維拆解表演藝術
— 社區表演,從屯門公園、《狂舞派》,《十八有藝》到《看我今天怎麼說》主題曲MV
—表演藝術的SWOT
—案例研究:社區文化大使《樂地生根》
第三課:表演藝術的身體與社區的身體(賴閃芳)
— 表演藝術的對象,由兒童到青少年,由中年到老友記
— 表演的身體,目標對象學習技考之外,在社區中身體的展現與意義
— 多元文化表演的契機
— 案例研究:《山下的證詞》
第四課:繪本說故事是表演藝術嗎?(莊國棟)
— 說故事只是親子活動?
— 小丑表演的種類及小丑演教員的定位
— 小丑說故事到小丑劇場,如何聯繫社會議題
— 戲劇治療、論壇劇場、一人一故事劇場、世界公民教育劇場
第五課:示範版《銀齡的士高》(賴閃芳)
– 學員參與示範版《銀齡的士高》體驗
– 學員經驗分享
– 案例研究:《銀齡的士高》如何以表演藝術聯繫社區及商界
第六課:表演藝術的社會影響力(賴閃芳、莊國棟)
— 為項目評估社會影響力的方法
– 表演藝術與社會參與的趨勢
– 課程反思:職業規劃和行業發展
*課程內容可能會根據教學進度及實際情況作出調整
導師
賴閃芳
畢業於英國艾賽特大學舞台實踐藝術碩士,賴氏為社區藝術家及戲劇顧問, 涉足戲劇及當代舞蹈。近年參與作品包括香港話劇團《安・非她命》;天台製作《山下的證詞》;大館《遙感城市》;西九文化區《100%香港》及前進進戲劇工作坊《鐵行里》。聯合策展計劃包括No Discipline Limited 《當代演義》及《搭枱》。她相信藝術能連結社區,為個體賦權。個人作品包括歌德學院的《人塗》、韓國藝術及文化教育服務機構(KACES)《Golden Autumn》及山中小市《銀齡的士高》。賴氏為大館古蹟及藝術館策展的公眾教育計劃 –《表演美味》 獲得2020日本好設計獎。
莊國棟
香港藝術學院第一屆藝術行政專業證書課程(2002年)畢業生,由劇評到經營書店及餐廳,由建築業安全督導員到國際慈善機構中的公眾教育活動策劃,及後成立推廣閱讀體驗的社企,成功獲得多項基金資助,推動與說故事及小丑劇場有關的多個社會創新項目,出版多感官口述影像繪本《看不見的禮物》,更榮獲第四屆香港出版雙年獎「兒童及青少年組別」的最佳出版獎。2020年於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文學碩士畢業,曾於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教授「社會工作與社會企業」課程,現於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班教授數碼創意課及文化管理課。
日期 | 2025年7月24日至8月28日(逢星期四) |
時間 | 下午7時至9時30分 |
課堂 | 6堂(共15小時) |
費用 | 港幣3,290元 |
程度 | 初級 |
授課語言 | 廣東話 輔以英語 |
課程編號 | ASSC-3259B-R |
年齡 | 16+ |
入學要求 | 不適用 |
上課地點 | 香港藝術中心15樓 |